Bus Rapid Transit 簡稱BRT 也就是公車捷運系統(下稱為BRT)
目前對於BRT其實都還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就國內運輸學界相當有名的學者-張有恆 在"軌道運輸管理"一書 對BRT的定義為:
經由提供公車完全專用或部分專用路權與交通管制措施之配合 藉以提高公車營運速率
達到快速、便利與低成本的目標  期能希望民眾使用公車 提高公車系統的載客率與高績效的服務水準 促進大眾運輸的發展

BRT算是比較新興的一種大眾捷運運輸型態
其實實際上就是將公車做更有效率的營運
基本上就前面的定義而言就是
使用大容量的公車(像是掛接巴士或雙層巴士)以及ITS的配合等等


1)使用掛接巴士提高載客量就是一種提高營運效率的方式 圖為加拿大渥太華的掛接巴士

目前公認的最成功的BRT建設範例為巴西的庫里奇巴
世界各地也有不少地方也紛紛採用BRT做為城市運輸工具
而離台灣對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是有不少城市興建了BRT
如:北京、杭州、合肥、常州、廈門、廣州等

BRT的建設成本低且興建工期短 比起LRT(輕軌)跟捷運還容易入門
在運量不足支撐LRT和捷運的營運成本的情況下
BRT事實上不失做為一個城市的運輸建設選項

台灣第一條的BRT出現在嘉義
為目前嘉義客運所營運的"嘉義公園-高鐵嘉義站-朴子體育館"一線
是配合高鐵通車的站區聯外運輸而闢駛的路線
最早這條路線嘉義一直有希望爭取興建成LRT
不過運量評估不足 而且拖了不少時間 若是興建LRT也來不及配合高鐵通車
最後使用折衷的BRT做為高鐵嘉義站的聯外運輸路線
但這也是一波三折 因為相關配套措施如站區設置、優先號誌設置等都來不及設置
另外因為要求業者使用低底盤車輛營運 對於中南部業者是相當大的經濟負擔
在路線招標時數次流標 最後才在一些妥協下 由嘉義客運取得這條路線的營運權
而嘉義客運也分三年購入12輛VOLVO B7RLE做為BRT的營運車輛
(12輛分別為 2007年引進4輛、2008年引進5輛、2009年引進3輛)


2)嘉義客運的VOLVO B7RLE 車身由唐榮車輛打造

實際上嘉義這條BRT只能算半調子的BRT
在國外都給予BRT有A型路權(完全專用路權)或者是B型路權(部分專用路權) 
但嘉義對於公車專用路權並沒有完整的保障
還有許多路段必須與一般車流交織(C型路權)
且每20分鐘才1班車的班距  這運量雖然就目前而言相當堪用  但仍達不到"大量"
(雖然這已經是嘉義班次最多的路線了 = =)
就之前去嘉義搭乘的經驗 其ITS建置也還有加強空間


3)嘉義公車專用道一景

而目前最被拿來炒話題的就是嘉義的公車專用道
特別是最近為選舉期間 政客最喜歡拿來用這種建設來炒話題
說公車專用道佔用道路空間 要把道路還給市民
不過如果沒有專用道 那BRT就真的完全失去意義了
再加上本來公車專用道的設置就是要確保尖峰時間 公車還能維持其營運效率
只能說一個沒遠見的人 不好好把BRT拿來做為城市的行銷工具
BRT是可以做為一種城市意象的建設 就像庫里奇巴現在就能以BRT而聞名
只會一昧的為反對而反對 那這樣一個城市要進步是不可能的


4)所以其實好在嘉義當時還沒蓋LRT不然LRT的列車也是要佔據車道不少空間 碰到這種施工的時候就大家一起塞在馬路上 
圖為加拿大多倫多的路面電車


另外其實台灣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觀念
捷運一定好 所以各地都搶著蓋捷運
卻忽略很多原本就存在的運輸工具如台鐵跟客運
地下化一定比高架化好 所以一定要地下化 高架化的話就是二等公民
所以BRT也只是被當作很一般的公車而已
不過也不想想 如果連BRT都養不起來
那蓋LRT以至於捷運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了

換個地方來看就是高雄
高雄市現在正在招商興建輕軌
但之前第一次招標流標 還需要重新來過
不過不管輕軌蓋不蓋得成
至少現在高雄先推出了168環狀公車做為輕軌客源培養用
雖然目前單日平均運量仍不足以撐起輕軌營運
但至少有做事先培養動作比完功後才再補強來得好
當然也是有人認為 可以將168升成BRT規格來營運再決定要不要蓋輕軌
而這大概也是有高雄捷運的前例後 才讓一些人開始去省思過去一些交通政策


5)除了開辦168環狀路線公車外 高雄市同時於成功二路試辦大眾運輸專用道
就個人所見 會闖進專用道的車輛不多 不過目前專用道的站牌設置仍在路邊
公車靠站仍須與慢車道車輛交織 而沒有特別額外設置站區


回到嘉義BRT的部分
嘉義擁有台灣第一條BRT路線 雖然跟真正的BRT還是有若干差距
不過我想嘉義應該還是要引以為傲 並且去想辦法改善現階段BRT的問題
台灣的城市意象其實都很薄弱 到哪都滿街機車
而BRT是可以成為嘉義的一個城市象徵以別於其他城市 
光是喊拆掉公車專用道 只是因噎廢食而已
更何況塞車的問題出自於大家都只為了自己的方便而開車或騎車
所以公車沒人搭 所以一直砍班次最後停駛 然後一直這樣的惡性循環
充其量也只會原地踏步 但更多的是退步
台灣想要進步 很多交通上的觀念 都還要加強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p32aa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